这件大草作品,在展览上十分抢眼,作者却说不如意

 创作手记 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展

入展作品创作谈

■赵月秋


赵月秋源流·时代展入展作品
笔:普通兼毫笔

墨:红星墨

纸:元书纸

砚:白色瓷盘

创作环境:书房

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展对作者的临摹、创作能力和国学修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展览特别注重书法作品的文辞内容,力求做到“文墨同辉”。提交的作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求提交一件二王一脉书风的历代法书的临摹作品;另一件作品则要求创作突出体现学书感悟、家国情怀和人文修养的自作诗文作品。


赵月秋小楷作品
我接到入围通知后就开始认真着手准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适合的法帖范本。考虑到展览作品的丰富性,组委会对入围作者选取的临帖范本进行相对分散的分配,避免同一法帖过多重现。中国书协为体现“文墨同辉”的书法创作导向,对临帖的范本也有要求,法帖必须为古代书家自撰内容,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就被排除在外了。


赵月秋草书扇面
一直以来,我将草书作为学习书法的主要对象,涉猎过行书、章草、隶书、楷书等不同书体和风格的法帖,这些元素我认为都是要服务于我的草书学习创作的,而不是孤立的、剥离开的存在。我在法帖范本的选择上,选取黄庭坚《花气薰人帖》《腊梅诗卷》作为临帖范本。


赵月秋源流时代展上的临摹作品
《花气薰人帖》深得旭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是黄庭坚草书代表作之一。而书写于绢上的《腊梅诗卷》,并不是黄庭坚常见的草书范本,时人评述此帖“枯瘦苍逸,墨彩虽暗,笔犹灿然”,不择笔墨而神采奕奕。

我在临习时采用了手卷形式,为区分二帖之边界,中间有接缝。尺幅不大,四尺对开的大小,纸张就是普通的元书纸。在临帖前我花了两天时间作准备,对两种帖本进行了认真研读,对字帖的内容、章法、墨法、纸张、背景、作者书写心境等进行了了解。读帖的过程往往被一些书友所忽视,拿到一本字帖就急于上手临写,而对于字帖本身却缺乏必要的了解,我认为临写与读帖同样重要。


赵月秋草书作品
创作的作品《恬斋学书杂记》(第一图),文本内容呈现的是我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以及我目前草书创作状态的一个概述。因文字内容多,规定的六尺篇幅不可能将单字写得很大,只能写小字作品。于是我采用了手卷条幅化的形式书写,字径在5—7cm左右。

在取法方面,我以怀素圆转遒劲的结字作为基调,杂糅了黄庭坚点画丰富变化的特征,适当地借鉴明清诸草书家在墨法运用上的特点,力求展现怀素结字的美观、黄庭坚点画的精到而富于变化,以及明清草书家涨墨法、枯墨法呈现的苍茫厚重审美意象。


赵月秋行草条幅
在字组的处理上以自然断句和首尾呼应作为依据,营造了几个连续长线的字组,字距变化依势而为,并无按部就班等距布局。行气的中轴线变化仍以“S”形的左右摆动为原则,力求有变化而又不夸张失度。

总地来看,创作作品有古法、具古意,结字中规中矩并无太多崎岖,墨法也能尽其变化,不拘泥于一种墨色。书作完成后,字上墙而观之,感觉此次的创作作品并未发挥出自己的最好状态,有些被束缚住手脚,有畏首畏尾之感。那种自然、流畅、贯达的书写状态并未达到,有些遗憾,原因在于创作时心里还是有压力和负担的。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