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蚕房建展览馆 老私塾变图书馆

  南都讯 记者胡嘉仪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条复兴乡村文化、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顺德杏坛镇青田村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文明”为核,“政府+高校+社会组织+村民”多元力量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昨日上午,中国乡村文化活动日、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三周年庆典在顺德杏坛逢简水乡举行。当天,11个乡村振兴项目正式落地杏坛。其中包括广东佛山“珠三角基塘农业研究中心顺德工作站”顺德合作项目,探索桑基鱼塘新模式。

根据村民意愿设计“桑基鱼塘”

在今年的顺德党代会杏坛代表团讨论组上,“乡村振兴”成为热点话题。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杏坛是个好地方,要撬动社会资本,重现桑基鱼塘风貌,将基本农田打造成为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湿地田园。

借“中国乡村文化活动日”的契机,广东佛山“珠三角基塘农业研究中心顺德工作站”顺德合作项目正式落地杏坛,为杏坛恢复美丽桑基鱼塘风貌提供科研支撑。“‘人与农作物关系’是《青田范式九条》之一,复兴桑基鱼塘是青田村复兴项目的重要一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青田范式”专家组成员廖森泰表示,桑基鱼塘,一直是最能代表顺德人千百年来生活文化与生存技能的农业生产模式。但现在只剩下鱼塘,没有基地了。接下来,将根据村民的意愿进行设计,通过基塘分离,对基地进行美化,同时探索新的桑基鱼塘模式。

青田二期将蚕房改造成乡建展览馆

与此同时,青田二期建设项目也正式启动。据了解,目前,青田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其中包括千石长街的修复与改造工程、青藜书舍、传经家塾的修复与加固工程以及9000米河道的通淤工程等。而青田二期建设项目将完成青藜书舍、传经家塾的内部装修,根据初步规划,青藜书舍将被打造成乡学大讲堂,传经家塾将作为乡村图书馆的功能。另外,将村内废弃的蚕房也改建为乡建展览馆。

此外,青田学院项目(国际艺术家驻村计划、农舍计划)、岭南乡建艺术季(端午节祭龙民俗活动、第二届青田烧奔塔成人礼)等多个乡建项目亦正式启动,进一步把文化艺术元素引入到乡村,为杏坛乃至顺德的乡村振兴工作增添更多新的亮点。

容桂马冈村借鉴青田村模式

2017年3月,顺德区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顺德区杏坛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成立“岭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创造性地提出了乡村建设的“青田范式”。今年3月19日既是“中国乡村文化活动日”倡议设立的两周年,也是顺德区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成立的三周年。这些年来,青田吸引了一批乡建专家、人才在这里驻留,并先后启动了一批乡建项目,得到了佛山市财政支持2000万元。

纵观全局,青田实际取得的成绩并不少。杏坛镇开展了青田村落物质空间、文化空间调查,完成了《青田村落保护、发展与文明复兴项目书》;广东青禾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参与古村活化工作,完成三座历史建筑修缮活化;引入社工机构开展“青田行动———石巷深处是我家”社会创新项目,完成青田历史文化调查,编写《青田村志》;举办各类培训班及文化活动,唤起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参与社区管理,并主动投入到农村活化保育行动当中。

值得高兴的是,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青田,已然成为顺德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张名片。“青田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顺德容桂马冈村正在借鉴青田村模式。

名词解释

“青田范式”

建立在对青田乡村地方性知识尊重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与当今社会相链接,来构建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路径。包括青田村的乡村历史、政治、经济、信仰、礼俗、教育、环境、农作、民艺、审美等,建立丰富多彩的“乡村共同体”,推动实现“复兴乡村文明,重构乡村价值,保育乡村文化,实现本心回归”。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