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安当代艺术全城共振 43个展览共同探寻古城新脉

 导语:全城联动、43个展场、史上规模最大、阵容最豪华最国际化……这些抢眼关键词构成了“古城新脉——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的狂欢性质。9月22日的西安,结束了一周来的秋雨,艺术界大咖们齐聚古城,迎接了这场盛大艺术派对。2017年,首届“城墙之外”成功举办,并在国内外巡展。西安当代艺术的声音因此在国内外有了回音。

今年的主题定为“古城新脉”,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更强劲的出击更直接的野心。“1+6+36”个场馆的92位国内外艺术家以及作品,重新定义了西安当代艺术的格局与边界。关注此次展览,更是因为,这是西安当代艺术家群体的一次宣言,这个宣言是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艺术生态的一次重大转变,从此西安在艺术方面告别了传统和沧桑的时代,宣告着西安艺术新时代的到来。

直播链接:提前带你看西安史上最大当代艺术展“古城新脉”,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展览预告】西安史上最大当代艺术展明日盛大开启 43个展场强力推出“城墙之外”,复制链接至网页打开,可查阅43个展场和92位艺术家:

https://news.artron.net/20180921/n1024075.html

 

 

▲主展馆展览现场

新城脉

20世纪以来,西安艺术文脉之变,被归纳为四大传统:周秦汉唐的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传统和长安画派传统。传统就像变化不定的江河,来源和主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变者存而不变者亡,是文明的逻辑,也是艺术的逻辑。

——彭德

西安当代艺术多年来一直处于边缘的尴尬角色。

传统的城脉是这座城市的根基,也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但它只代表过去。当传统和沧桑被筑进城墙,围城里的艺术穿过秦砖汉瓦,探寻当代文化的可能和生发,预示着古老都城西安正在经历着当代文化生态的重大转变。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认为:“只有符合时代的新城脉才是衡量一个城市是不是文化之城和艺术之城,当代文化艺术建构的高度才是根本。西安需要当代艺术的浸润,当代艺术需要西安作为土壤。它已然唤醒西安沉睡中的创新意识,激发这座城市文化创意的灵感,匡扶西安站在文化艺术的前沿代表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西安才可以复兴曾经的辉煌对话当下的国际。”

历史给西安创造了机遇,构建古城新脉是这座城市成为当代文化艺术之城的不二选择。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何杨超要组织全城的当代艺术力量,完成一场当代艺术大展的原因。

 

 

 

显然,“城墙之外”已是一只冲锋的号角。展览自去年开启以来,引发了外界对西安当代艺术的关注,杨超有意将之打造成艺术品牌,他曾说:城墙之内代表传统文化,城墙之外是当代文化的乐园。

这次带领众人“扣城寻脉”的总策展人是梁克刚,他集结了众多国内外当代艺术界大咖来和西安对话,和西安的当代艺术家对话。西安文脉太深厚了,以至于周秦汉唐等十几朝帝都之后,“西安的地气被消耗过多”,但唐之后退出历史中心已经千年,完成休养生息,西安是该“满血复活”的时刻了。

这次大展可以说是西安有史以来参展阵容最国际化最强大的当代艺术大展,既有日本“物派”的宗师菅木志雄,也有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弗拉维奥·法韦利、韩国著名艺术家李京浩、瑞士著名艺术家伯纳德·加罗,既有王度、吴少湘、杨千、奚建军、贺丹、刘广云等旅居欧美的华裔艺术翘楚,又有梁绍基、尚扬、申凡、隋建国、邓国源、徐累、管怀宾、范勃、邵译农等国内资深大家,也有近年来在国际上广受赞誉的萧昱、杨茂源、封岩、郭工、张巍等优秀艺术家,还有一大批像邢丹文、周斌、郭燕、武小川、侯拙吾等西安籍和西安本土的优秀艺术家一并参展!而且作品多是专门创作且与西安这座城市相关。

批评家彭德教授则更给予了西安当代艺术肯定:西安的文化最能代表中国,不像上海,是西化的;不像北京,是政治化的;不像武汉,是变化不定、码头化的;不像重庆,是山野的。西安至今还没有摆脱农业文明时代形成的传统,我认为它最适合产生典型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将最能代表中国。

 

 

新边界

大展创新地采用了“1+6+36”的全城联展模式,即:一个主题大展馆+六个联合平行馆+三十六个遍布全市的联合展点,致力于编制一张牵动西安全城的艺术经络,牵一发而动全身,串联起全市的文化艺术空间,让艺术的能量打通文化的血脉。

——杨超

展览结构:“1+6+36”解读

“1 ”— 西安美术馆主展厅。指在一个大型主题群展,主要以特邀的国际、国内艺术大咖按照总策展人的展览主题,创作与西安有关的作品的集合群展;

“6 ”— 联动艺术机构分展厅:各大院校及各大美术馆。指在联动合作的六处专业艺术机构的分展厅里的6个西安籍艺术家的个展;

“36”— 分布于全市的展示点,三十六个点。从全市范围内联系沟通选择36个点,其中包含书店、咖啡吧等城市文化景点。将36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全市范围内36处文化休闲场所中展出。

整个大展形成一系列三个层次遍布全市的艺术作品展示的网络结构。同步编撰出版一张西安“艺术地图”,所有观众按图索骥,跟着展览和逐个作品重新发现和探索西安,体验艺术、人文、历史与城市发生发展的关系。这种模式极其有效地缔造了西安当代艺术的新边界,使得艺术介入城市生活,变相成为生活方式。

这场展览展现了西安美术馆一直以来追求理想状态:让当代艺术浸润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重新诠释当代艺术与城市市民的关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当代艺术不是当代艺术家、收藏家、批评家和美术馆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艺术,当代艺术只有与社会产生一种紧密的关系,只有影响社会,才能发挥当代艺术的功能。这种展览形式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并且西安美术馆会继续延续下去。

 

▲刘克成作品《西安美术史》

 

▲刘克成作品《新长安城》

在主展场,很多参展艺术家紧紧围绕了“新”城脉进行创作,比如去年将《城墙之外》介绍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巡展的刘克成老师,今年继续以两件大型装置作品助力艺术展。一件叫《新长安城》,唐长安曾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城市,将近90平方公里,这么大一个范围有108个里坊、街区,今天这个伟大的长安城全部都灰飞烟灭了,只剩下大小雁塔等建筑,“我拉着我的学生用宣纸把今天108个街坊里的现代城市水井盖做了108个拓片。拓片是以隋唐长安城布局方式呈现在美术馆现场。实际上其实有很多种含义,一是我们对曾经逝去唐代伟大城市致敬;第二其实也是对今天城市化的一个质问。过去最盛期的城市也不过100万人,今天已经要超过千万。这么多人,这么多问题,这么多车辆的交通以及建筑。实际上是水井盖会看到有不同社区的水井盖,上面还有地名,它也是一个时代的痕迹,它是今天这个城市浓缩在土地上的一种符号,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陈设把当代与现代与历史勾连起来,让人们有所思考。”刘克成老师告诉雅昌艺术网。

另一件作品是一个比较小尺寸的,只有50公分,把这个城市所有的今天能够找到的壁画、绘画,在隋长安城里面的美,做成微缩的样板,放置在城市地图里装到一个盒子里面,名叫《西安美术史》。

现居西安的旅美艺术家张华洁一直在研究视觉场,他的这次参展作品叫《诺亚迷失在人群中》,这一作品是视觉场艺术的最新探索。在一个半开放的木屋,包括内外设置的多组摄像监视系统和显示系统,即时地呈现出“监控”在生活中的某种直观状态。这一内外结合,摄显互动,观众即是观者,也是作者之一、更是作品内容的组成部分。将媒介、观众、现场、作者四方再次在这一集中展示的空间交互作用。

 

▲张华洁(左)和联合策展人王檬檬在其作品《诺亚迷失在人群中》前,多媒体互动装置

5000cmx2254cmx2416cmx2414cm十二组摄像头、十二组液晶显示器

这个作品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这道墙和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有关系。墙里墙外的关系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所谓的“城墙之外”,也有可能我们依然在城墙之中,可能在形式上突破了,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有一个更大的墙在环绕着我们,也许我们还无法在信息和思想观念上逾越这个墙。墙本来是可以被彻底推翻的,现在只是一个物理阻隔,信息则提供给我们一种可能性。这其实是一个悖论,科技发展让我们只能看见外面,但是完全看不到自己,但是从外面则可以看见我们自己。当代艺术提出问题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给观众们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而非思考出来的结论。我们要意识到这道墙是无形的,是观念的,所以我们应该跨越观念的藩篱去寻找到真我,这样一种开放也开放了我们自己,如果封闭起来,则会拒绝新的知识新的观念带给我们的新的可能性,从而造成了一种新的阻隔。观念的阻隔和信息的阻隔,大于一个有形的围墙给我们带来的阻隔。

 

▲嘉宾参观西安美术学院强世军个展“独吟”

 

▲嘉宾参观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周斌个展“坐忘”

 

▲嘉宾参观西安力邦艺术港任钊个展“玩笑”

新个案

相较于1个群展多位艺术家作品集中呈现的宏大叙事,6个展部分则注重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更为深入的呈现艺术家个案的力量和价值。虽然以这6个个案为切入点并不能概括和展现西安当代艺术活力的全貌,但是可以体现个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组成价值,有助于对问题与意义的展开。

——王檬檬

联合策展人王檬檬负责的是本次展览中六个分展场个展的部分,六个个展是带有个案研究性质的呈现,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最能显示出他们个人风貌,个展相较于美术馆展馆更能深入呈现一个艺术家近期的创作状态,以及他阶段性的一个节点。

6个个展分别以“直喻”(郭涛)、“枝辞”(侯拙吾)、“玩笑”(任钊)、 “独吟”(强世军)、“坐忘”(周斌)、“移情”(张巍)为名,总结他们的作品呈现的独特发展路径和表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6个个展现场

 

▲嘉宾参观西安新艺术中心郭涛个展“直喻”、张巍个展 “移情”

这6位艺术家的个展相对独立,但其创作路径与其他人又共建起一个更加复杂而多元的共生图景,他们寻找尝试既定和已知方式以外的新的世界观,并使之与自我世界观有效的链接,从而有效的对既定模式发起挑战,以期获得新的认知、角度和方法。其中实验的方式更多涉及艺术的本体问题及观念,在对艺术语言的完善化基础上求得艺术语言的重新定义。

六位都是西安籍艺术家,对于西安的当代艺术来说,其环境是有待发展的,但是这中间个体的力量还是显得更弱一些,这次展览的初衷也是想要呈现每位艺术家的形象和语言,只有个体的形象突出了,群体的面貌才会更加完整和丰富。“此外,这次展览像个艺术地图一样,去一个地方就可以打卡,这对来西安旅游的和热爱艺术的人都是一种挺有趣的了解这个城市和西安当代艺术的方式”。王檬檬很赞赏这种美术馆之外的展览方式。

 

▲郭涛作品

 

▲侯拙吾作品

 

▲任钊作品

 

▲强世军作品

 

▲周斌作品

 

▲张巍作品

新生力

这次展览加入了许多新生力量,让人看到了希望。我认为未来的西安,不止是当代艺术,整个艺术界都会发展的很健康。这次展览给观众带来了欣赏价值以外的东西,跟作品有互动有思考。好的作品能让观众都参与互动加入进来,这才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意义。

——贺丹

36个融入城市的分展场分别展出了36个新生代艺术家作品,他们大多是80后和90后,如此多的新生力量的加入,打破了以往展览的模式。

 

▲雕刻时光咖啡中西区总理王卫国在分展场

 

 

 

▲雕刻时光咖啡展览现场

创建于1997年11月28日的雕刻时光咖啡是36个分展场之一,展出立强艺术家的布面丙烯作品:《飞天》、《纪念碑广场》等;郑孟强艺术家的布面油画作品:《水晶灯》、《一颗花瓶》、《独自等待》等,还有艺术家赵怀栋、姚志辉的一些作品;其中西区总经理王卫国先生告诉雅昌艺术网:在次之前,对于西安的当代艺术了解很少;总觉得是高冷的,了解的渠道也相对较少。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用一种猎奇窥淫僻视的目光去打量前卫艺术,所以作为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相对很少。这一次的展出,让当代艺术完全介入城市的角落和人们生活向关联的场所都有呈现,让好的艺术作品能够真正的落地,能够让大众走近她。特别是容在了咖啡馆里,客人来喝咖啡的同时,身边就有当代艺术的作品,使得好艺术作品和大众零距离。

此外,大华1935、万邦书城、大都荟LOCALLAND、艺渡画馆、左右客等等展场,都有效拓展了当代艺术的边界和格局。

 

 

▲艺渡画馆展览现场

 

 

▲大华1935展览现场

1+6+36的形式让更多观众看到当代艺术的可能性,艺术应该打破精英格局让观众看到,“艺术应该打破精英格局让观众看到,但是它的媒介它的思想依然局限于一部分在思想观念上愿意做探索的先锋艺术家,无论它的形式多么地多元、多么公众化,但是它的出发点依然是这些擅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具有先锋姿态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创作和思维愿意走进公众,但是公众是否能理解和接纳,我觉得需要用时间来证明。”艺术家张华洁很认可此种展览方式的同时,也怀有忧虑:“分散各处的展览是种子,而种子是否能发芽也有赖于公众对它的理解。所以我们要持续地观察。”总之,当代艺术不但要承担作品还要承担过程还要承担思考的结果,积极的姿态、渗透的姿态、愿意走进公众的姿态能够加快公众对理解,也能促进精英艺术走向大众,又让大众艺术回过头来启发精英艺术。

 

 

▲95后艺术家郑新皓和其作品

郑新皓是95后艺术家,这次是通过王檬檬老师的推荐来参加的展览,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一些关于一些新闻纪录,网络图像的对于图像背后的一些情感空间和对当下图像消费景观背后的质疑。也是他的作品第一介入公共空间。“走出美术馆进行展览对我来说算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包括在现在公共空间的分量和地位在被挤压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大胆的去占领公共空间,通过艺术去开拓和发现新的公共空间,去促使人们的距离的拉近。”郑新皓从展览中看出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的西安当代艺术的面貌和发展,认为整个展览“其实更像是一个剧场”,不同的艺术家围绕着西安这个不仅是物理空间也是情感空间上所进行的一场化学反应。作为95后他对西安的当代艺术有不一样的看法:西安的当代艺术的环境尚未成熟,完整的体系尚未出现,可能对一些艺术家来说是个不好的方面;但在我看来西安当代艺术在今后的探索和发展中十分有机会形成不同于北京上海的一种新的模式和面貌,这是值得期待的,这也是艺术家和策展人们的挑战和机遇。。

大华1935’zhi空间是青年艺术家初劭玮的展场。他的创作作品中,以实验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将生活中所能遇见的各种材料和在绘画中原本所使用的媒介进行组合,不断着尝试、实验,突破着各种可能性;作品主线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处,从街边街景到自己所经过的场景,还有来源于网络来源于影视作品;它们与生活和关注点息息相关,生活是极其复杂的但也十分丰富。

 

 

▲青年艺术家初劭玮作品现场

作为一名参展艺术家来说,初劭玮认为这次展览是一次非常具有带动性的展览,“1+6+36”的形式好比是一棵大树,每一枝树干都通往着不同的视角。“我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对于这次展览的创新性深有体会,我们就好像站在不同方向的枝干上,以不同的视角融合着不同的环境,将线下创作与线上结合,让我们的作品不单单局限于我们所使用的材料,而更在于是作品与我们本身和所处的环境发生关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安青年艺术家,他很看好西安当代艺术的发展,更看好身边那些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青年艺术家们,在他们身上始终可以感触到那种勇于开拓,敢说NO的那股冲劲儿。初劭玮同时认为目前西安当代艺术属于一个发展和复苏的状态,如今和西安当代艺术有关的展览日益增多,“在我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们可以渐渐的带动西安当代艺术的活力,但与此同时我认为这股劲头还不够汹涌,需要注入更多青年艺术家的新鲜血液,以稳重的步伐前进,以永不言弃的活力去创作”。

 

▲青年雕塑家罗丹的《曾经》

作品名称《曾经》是90后女生罗丹的雕塑那些熟悉的曾经物品,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将木头本身的木结与使用过的农具结合。作品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受到阻碍。消失的不单单是农具,更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她的展品在高新一个创客空间展出,布展因环境的变化,变化布展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视觉,作品与现场环境发生不同的碰撞。对于新生力量加入会改变什么,罗丹这样回答:我们生活在当下,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个人体悟,应用于创作作品中,发出我们声音,看到当下年轻的我们所关注的。此次活动将艺术作品布展在不同的靠近生活的展场,观展方式的改变,会使更多的人驻足于我们作品面前,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会使我们有不一样感悟。

 

▲开幕仪式上,主办方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顾育英女士讲话表示文化发展需要现代文化当代艺术的生发和繁茂。本次展览是文化的再启蒙、再出发。预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彭德先生讲话表示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加入了国际因素。以开放的心态,直面艺术的变迁,投身当代艺术,让展览走进当代城市生活,让城市文化长足发展。

 

▲本次展览总策展人梁克刚先生讲话表示非常荣幸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他怀着敬畏之心在西安办展,预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王檬檬女士讲话表示本次六个个展的分布和涉猎非产广泛,希望顺着六个个展将大家带到西安的不同角落。

 

▲嘉宾代表原湖北美术馆馆长、著名艺术家傅中望先生讲话表示本次展览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人需求,他带着对展览的期待祝贺展览成功举办。

 

▲本次展览国外艺术家代表,来自瑞士的 Bernard Garo 伯纳德·加罗 先生讲话表示这次展览对他来说是意识形态的超越,通过这次展览他了解了这个城市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希望这次展览是一次积极的展览、与众不同的展览。

 

▲本次展览外地艺术家代表杨千先生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和祝贺。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贺丹从更多青年艺术家的参与上看到了未来。

 

▲本次展览本地艺术家代表贺丹先生讲话表示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出西安的当代艺术是年轻的、有希望的,感谢杨超馆长、彭德老师、策展人梁克刚和联合策展人王檬檬,希望西安当代艺术展走向国际,继续发展。

展览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和西安美术馆共同主办,西安欧亚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六大场馆,曲江书城新华书店、中大国际、绿地缤纷汇等三十六个空间联合协办,展期持续到11月30日。

结束语:批评家彭德先生在致辞说:“文化的先导是文艺,文艺的先导是美术”。因为美术是功能性的,它不像音乐家需要作曲也不像电影需要编导、演员、灯光。美术是直观的、一目了然的。如果说美术是文艺的先导,那么美术的先导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不等同于当下的艺术,它包括讲究技法的学院派艺术,也包括批量成产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它会打破人们原有的经验,同时给各个领域的人提供超前的启示。只有用艺术家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人们内心中可能有的相同的感受、相同的情怀、相同的意志的时候,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这对社会才有了更大的作用。这是西安当代艺术的目标,也是所有当代艺术的目标。

如果说“城墙之外——2017西安当代艺术展”是西安当代艺术的宣言书,那么“古城新脉 —— 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则是打响了西安当代艺术起跑的号令枪,标志着古老都城探寻建构现代艺术之城的起跑正式开始,已经开始缔造西安当代艺术新边界和新格局。

相关产品

评论